到底该怎么用《易经》算卦?
当然不是。
相反,简单的很。
有多简单?
这么跟你说吧,只要你能熟练掌握一百以内的加减法,就完全没有难度。
如果你对一百以内加减法的掌握度不是很熟练,也可以借助手机上的计算器。
那么问题又来了:为什么要学习《易经》?
因为《易经》是一切术数的源头,如果你学会了这套算卦方法,什么“四柱推命”、“梅花易数”、“紫微斗数”等等就都没必要再学了。
说白了,《易经》是那些东西的祖宗。
你还可以在家没事给自己算卦,把心放宽,不会影响到你的什么命运、财运,甚至如果你愿意,没准儿还能靠这个本事生点小财。
当然,更不会影响到你的桃花运,甚至如果你愿意,没准儿还能靠这个本事制造点桃花。
话不多说,咱直接上干货: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分而为二以象两,挂一以象三,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,归奇于扐以象闰,五岁再闰,故再扐而后挂。 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天数五,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,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。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。
好了,讲完了,这就是《易经》的算卦方法。
什么?
你说看不懂。
这呜呜啦啦一大堆写的都是啥玩意儿?
没事,看不懂别自卑,因为不光你看不懂,很多古代的大儒都看不懂。
我可不是瞎说啊。
朱熹听过没?
宋朝那个大儒,他是研究《周易》的顶尖大家。
可即使是他,都说自己没看明白这段话。
但是我为啥明白呢?
因为几千年来无数大儒都钻进了这段话里,并且还成功给其破译了。
好了,如果你读到这里,请跟我一起做一点算卦之前的准备工作。
请你准备好五十或者五十五根蓍(shī)草。
这东西可不好找啊。
不过找不到也没关系,因为我一般都用牙签。
没有牙签,拿五十或者五十五个石子也是可以的。
说实话,如果你不嫌费事,拿五十或者五十五个铁饼也可以。
问题来了:为啥是“五十”或“五十五”?
我这人咋就这么不靠谱呢?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!
因为原文上说的是“五十”,可是大儒和专家学者们根据后文推测,这可能是原文的抄写错误,正确的应该是“五十五”。
问题又来了:为啥是五十五?这里面有什么说道吗?
因为,“五十五”是我们中国最牛的数字,没有之一。
现在很多人买手机号、车牌号都追求什么“8”“6”啊之类的,那完全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不了解。
跟你说啊,“五十五”这个数字可太牛了,它叫“大衍之数”。
啥叫大衍之数?我们祖先把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分成了“天数”和“地数”,听起来很高大上,其实说白了,所谓的“天数”指的就是“一三五七九”这些奇数;而“地数”指的则是“二四六八十”这些偶数。
下面就又来了一个问题:所有“天数”加在一起的和是多少?
1+3+5+7+9=25
所有“地数”加在一起的和是多少?
2+4+6+8+10=30
天数+地数=大衍之数=55
可是,为啥我说只要你拿五十根以上就可以呢?
因为在实际的算卦中,我们既不用五十根,也不用五十五根,而是用四十九根。
如果你拿了五十根牙签,那么就在这五十根里拿出一根;如果你拿的是五十五根,就在里面拿出六根。
现在,算卦开始:
首先,先在心里想好你要算什么,然后用手将余下的四十九根牙签,分为两部分,随便分,这象征着混沌初开。
上古时期,天和地混沌一片,天气上升,地气下降,混沌初开,因此,分开的这两部分就是“天”和“地”。
读到这,可能有朋友就明白了:天地人是三才嘛。
那么“人”呢?
这就是算卦的第二个步骤了:
请你在那两堆牙签中,从右边(地)的那堆里拿出一根,这一根就是“人”。
现在,“天、地、人”三才俱全。
然后,我们进行到第三步:把左边象征“天”的那堆牙签数一数,用这堆牙签的总数除以4,看看余数是几。说到这里,普及一个小知识:任何数字除以四,余数都只有四种可能:1、2、3、整除。
如果遇到整除的情况,我们就当作余数是4。
好了,现在把余数拿开,比如这组牙签一共只有20根,那么,16÷4=4,没有余数,所以余数是4,从这堆牙签里拿出4根放在一旁。
有人问:为啥是除以4啊?
这数字多不吉利呀,咋不除以8啊6啊?
这个答案很简单,因为一年有四个季节。
好了,第四步:把右边象征“地”的那组牙签也按照第三步那样做一遍。
在这个时候,我们需要先进行一次统计,牙签的总数一共是49,减去1根(人),左边的(天)还剩16-4=12根,右边的(地)还剩(48-16)÷4=8,仍然可以整除,因此,在这堆里拿出余数4根,右边的(地)也就还剩下32-4=28根。
接下来,我们进行第五步:把象征人的那一根以及左边的余数和右边的余数加在一起,结果是1+4+4=9,。
注意啊,在这一步时,得出的数字只有两种结果,不是5,就是9,如果你算出来的数字既不是5也不是9,就说明你前边肯定是有步骤出错了。
这一套流程下来,我们就完成了“一变”。
“一变”结束之后,剩下的天地人相加之和也只有两种结果:40或44
我们看,刚才我们做的12+28=40,结果不差,然后,就可以开始进行“二变”了。
全站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