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写了古琴丰富的表现力。是说能弹奏出美好音律的古琴,使得哲人的心思和圣人的心思一展无余,听悠扬的琴声好似南风充满离别的意思,又疑似猿猴和鸟儿漫山遍野的叫声。
其实也不是很矛盾,我把我的想法说一下~如果不认可,请不要开喷哦!~
首先分别解释一下两句话,你认为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在理解上有些偏差。
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:
这句话可以理解为:“圣人啥也不做,对待子民们如果祭祀用的草狗(但,国家却井然有序)。”
这里解释一下,首先,刍狗:并是不指狗、猪什么的,而是指在祭祀时,用草结成的狗。
其次,这句话的不能光看字面的意思,其引申义,既强调了老子的主要思想——无为。
也就是说,所谓的不仁,不是指不仁慈,而是指不去做什么特定的事情,让百姓自己按照自己的规律生活,不轻易去改变。(注意,是不轻易改变,而不是不改变。)
你肯定会说,你咋知道它是这个意思,万一不是呢?
下面可能可能会说的长一些,如果有时间的话,不妨慢慢看~
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”的上一句是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,下一句是“
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?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多闻数穷,不如守中”
上一句的意思是,大自然对待万物无所作为,(但天地万物仍然生生不息,依照规律行事)
下一句的意思是:
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?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
:“天地之间,不就像风箱一样吗?空虚但不会枯竭,越鼓动,风越多”
多闻数穷,不如守中: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,更行不通,不如保持虚静(既:中)
翻译了前后文,就可以明白,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”的意思,并不是说圣人不仁慈,对待百姓要视而不见,而是指,圣人对待百姓,要想天道对待万物一样,不要轻易的去干涉,而是让万物(百姓)依照自己的规矩行事。
而“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”,意思是,圣人不应该有自己的心思,而是应该以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“心”。这句话类似于: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
可以理解成,老子认为作为国君,应该以老百姓的思想愿望,为自己的行为准则。
所以,这其实和“圣人不仁……”没有矛盾。
“圣人不仁……”意思是君主不应过度的干预百姓的思想,而应该顺义民意,无为而治。
“圣人无常心……”则是指圣人不应有过多自己的想法,应以百姓的想法为先。
所以这两句话不仅不矛盾,而且还有点点承上启下的意思。
p.s.后世许多朝代的君主为了加强王权,曲解了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”的意思,把它理解为,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,或百姓与君王而言是“牲畜”,可以予取予求。
这都是不对的,也可能是造成你误解的原因~
原创理论,不喜勿喷,如果满意请采纳~
呵呵呵呵···这个我没法告诉你,但是我可以肯定给你说,老子是个伟大的人《道德经》也是本十分了不起的书,我枕头下就是一本道德经,读了十几年,给我的启发式十分多的。在我看来老子不是哲学家,是个思想家。你既然问这样问题,看来你读书只是读表面啊······传统文学的重要形式在于要悟呢!古代人出书不像现在这么随便,这么肤浅,有的人真的是非常有才,一辈才搞出一本书来,所以,读这些书要多悟!多思考,并结合作者的生活时代和思想趋势再去解读。
不矛盾呢。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”的意思是圣人不情感用事,对百姓一视同仁
“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”为心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,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
前一句讲的是圣人对待百姓的平等思想,后一句讲的是圣人归心天下的思想,两句在思想上是统一的。
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估计理解上大家有点偏差,以为圣人视老百姓如草芥,古代的时候,以猪狗祭祀,祭祀的时候对着猪狗膜拜,祭祀完,置之不理,这里引申为,圣人对老百姓一视同仁
全站搜索